eTSS,通信网络工程勘察的数智化利器

2024-09-23  780

为适应全球数字化经济的高速发展,通信网络建设不断提速,通信工程勘察设计业务作为其中重要一环,正迎来一场数智化变革。中兴通讯依托自研数字交付平台iEPMS,推出电子工勘系统eTSS(electronic technical site survey),助力勘察设计业务高效开展,为通信网络项目的快速高质交付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。

工程勘察亟需数智化革新

作为网络交付业务的前端,工程勘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关系到设计方案的落地。实际勘察必须做到准确、完整,数据填报清晰、规范,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可落地性。传统模式无法匹配大规模勘察业务对规范性、及时性的要求,也无法进行前后方云交付的联动,存在以下痛点:


勘察数据填报不规范

传统线下勘察对人员能力要求高,在项目启动前期,如果人云配备不到位,容易出现因勘察数据不全、照片质量差等情况而导致的返工问题,对项目执行的效率和后端的方案落地都有较大的影响。


勘察报告提交周期长

传统勘察模式在勘察完成之后,需要人工制作站点勘察报告TSSR(technical site survey report),存在制作效率低,进展不可控,勘察已经完成但是报告提交不及时的问题。


审核管理效率低

传统模式下的勘察报告一般通过线下方式提交审核,勘察进展情况需要通过邮件、电话等方式进行沟通,费时费力,管理成本高。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,传统勘察方法亟需数智化变革,以满足网络高效交付的需求。


中兴通讯电子工勘系统eTSS


聚焦上述痛点,中兴通讯推出电子工勘系统eTSS,通过全流程数智化管理,助力勘察设计业务的效率提升,实现项目高效交付(见图1)。


全流程线上数字化

eTSS系统实现了勘察设计业务全流程线上数字化,从勘察字段创建、勘察模板设计、站点勘察任务下发到勘察技术报告提交,全流程在线处理,解决了站点勘察任务状态及报告提交情况无法实时可见的问题,助力客户、合作伙伴及中兴通讯对勘察设计业务协同可视管理。


任务管理轻松高效

eTSS系统支持APP与Web端数据同步交互,勘察设计任务可以在线编辑,并可实时查看、管理任务填报及任务审批,一键输出任务相关的报表数据,多维度展示信息数据,提高了勘察设计任务的管理效率。


操作简易快捷

eTSS系统的界面简洁直观,功能布局清晰,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,操作环境简单便捷。合作伙伴通过手机端APP即可完成单个站点的勘察任务,降低了对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。


多账号协同提效

eTSS系统提供多账号协同功能,站点勘察任务的责任人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任务协助人,共同参与站点的勘察任务。系统对责任人和协助人的填报数据并发处理,提升现场作业效率。


历史数据可调用

eTSS系统支持历史数据的调用功能,前期项目的站点历史数据能够在后期项目中得到充分利用。当同一个站点在后期项目中再次进行勘察时,勘察人员只需在历史数据中检查是否有更新而无需重新作业。该功能减轻了现场作业的负担,提升了勘察任务的执行效率。


报告输出自动化

站点勘察任务的责任人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数据采集,一键生成结构化TSSR文档,这一功能缩短了站点勘察报告的制作周期,极大提高了TSSR的提交效率,实现勘察文档的高效审批及验收。


目前,中兴通讯电子工勘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全球超过120个项目中,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,系统已成功处理近1.5万条勘察单据。在亚洲某国的网络交付项目中,勘察作业完成至报告提交的时间从原先的平均8.9天缩短至约2.5天,作业提效高达72%。而在非洲某国项目中,合作伙伴仅凭一部手机就完成所有的勘察和报告提交任务,无需再依赖额外人力进行繁琐的线下勘察报告制作,极大地提升了合作伙伴的现场勘察作业效率,有力支撑了网络的高效交付。


图1   eTSS系统工作流程


持续深耕,AI赋能

中兴通讯持续深耕电子工勘智能化演进,通过不断迭代升级持续提升系统易用性。2024年将规划BOM(bill of materials)自动化制作、智能化批量校验等新功能,进一步提升项目现场作业效率。

在AI自动化方面,中兴通讯将勘察设计场景与AI模型结合,利用OCR(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)模型自动识别天馈参数,通过数据脱敏、数据上传、数据标注、模型训练、模型预测与模型发布等步骤对不同天馈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,对不同场景的方位角和下倾角的测量场景图片进行训练和学习,实现自动读取相关数据的功能,从而节约勘察设计的时间成本。

未来,中兴通讯将在电子工勘领域持续深耕,探索运用AI、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为勘察设计业务的自动化、智能化提供支撑,优化全业务流程,实现通信网络项目的高效交付,携手合作伙伴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。


来源:中兴服务






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: http://gdcia.cn/?read-965.html